文章來源:都市快報·橙柿新聞 2023年3月6日
近日,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甲狀腺頭頸外科團隊牽頭制訂的《頸前小切口腔鏡輔助甲狀腺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術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正式發表。該共識創新發展了我國甲狀腺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方式,兼具安全性、微創性與美觀性的突出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
甲狀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攀升。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癌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頸部淋巴結轉移是甲狀腺癌的一種常見伴隨癥狀,其中部分患者存在頸側區淋巴結轉移,需要在手術中清掃頸側區淋巴結。傳統的頸側區淋巴結清掃需要在頸部留下超過15~20cm的手術切口疤痕,手術創傷大且外觀差,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為滿足患者的微創及美容需求,浙大邵逸夫醫院甲狀腺頭頸外科高力教授于2002年率先將微創腔鏡輔助甲狀腺手術引入中國,并進一步解決了建腔和腔室利用等技術難題,顯著減少手術創傷,改善頸部切口外觀,國內學術界公認其為“改良Miccoli手術”。隨后,浙大邵逸夫醫院甲狀腺頭頸外科進一步從手術器械、手術操作空間建立及手術操作流程三方面進行創新,于2013年將改良Miccoli手術拓展運用于甲狀腺乳頭狀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即“頸前小切口腔鏡輔助頸側區淋巴結清掃術”,簡稱“腔鏡輔助頸側區清掃術”(VALND)。
腔鏡輔助頸側區清掃術應用的三種建腔器械 醫院供圖
相對于傳統術式,腔鏡輔助頸側區清掃術可以靈活運用直視和腔鏡混合視野進行操作,借助腔鏡的放大、照明和視野拓展功能,使頸側區(尤其是Ⅱ區)顯露更為清晰,對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進行精細解剖,將手術切口縮小到4~6cm,在保證手術安全性和腫瘤根治性的前提下降低副神經及血管損傷風險,減輕術后疼痛和皮膚感覺異常,達到微創及美容效果,符合加速康復理念。
目前,該術式已在浙大邵逸夫醫院甲狀腺頭頸外科廣泛運用,累計手術量超過2000例,為眾多甲狀腺癌患者帶來福音。與此同時,團隊每年舉辦腔鏡輔助頸側區清掃術學習班,通過完整的臨床專項技術培訓模式推動該術式在國內發展。
《頸前小切口腔鏡輔助甲狀腺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術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是浙大邵逸夫醫院甲狀腺頭頸外科在廣泛參考國內外知名醫療中心對頸側區淋巴結清掃的基礎上,結合了團隊十余年的甲狀腺癌頸側區清掃外科診療處理經驗進行總結撰寫。該共識廣泛匯聚了國內甲狀腺癌領域專家意見,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撰寫成稿。它的發表對于規范我國頸部小切口腔鏡輔助甲狀腺癌頸側區淋巴結清掃的診療流程、推動甲狀腺外科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望促進腔鏡輔助頸側區清掃術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提高甲狀腺癌患者的滿意度與獲得感。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