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主任醫師,博導
教授擅長:肝膽腫瘤、肝膽管結石,胰腺腫瘤及胃腸道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國際首創蔡氏ALPPS。主攻方向:肝膽胰脾外科、微創外科。蔡秀軍教授長期工作在臨床、科研、教學一線,擅長于肝膽外科、胃腸外科等疾病的診治,在微創外科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在外科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重大專項、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稱號,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吳楊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是 “白求恩式好醫生”,優秀醫院院長,全國創新爭先
蔡秀軍教授長期工作在臨床、科研、教學一線,擅長于肝膽外科、胃腸外科等疾病的診治,在微創外科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在外科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重大專項、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是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稱號,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吳楊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是 “白求恩式好醫生”,優秀醫院院長,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
在SCI及中華系列雜志發表論文百余篇,并擔任《醫學參考報·微創外科頻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等十余種專業雜志主編、編委,編寫專著和教材10余部,授權發明專利9項,主持、參與制定操作指南5部。
教育經歷:
1981年9月—1986年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原浙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
1988年9月—1993年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原浙江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
1994年—1995年,赴美國西弗吉尼亞醫學中心進修
工作經歷:
1986年8月—1996年3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
1996年4月至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副教授、教授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副主任
1999年12月至2013年7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
2013年7月至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
學術兼職: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微創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臨床醫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科技部腔鏡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
浙江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美國外科學院委員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委員
國際肝膽胰外科協會委員